关于网络电台的一些思考(一)- 作为背景音乐的电台

昨天开会,收获很多,自己一边听一边想,也思考了很多。这一系列文章会把自己关于网络电台和相关的服务、模式还有体验等等方面的思考都记录下来。没想到写着写着会有这么多,会分成两到三部分完成,分别是“作为背景音乐的电台”,“社会化的电台”和“电台商业化”。

互联网上的服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原生于网络的,在这个产品出来之前,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原型。如Twitter,如4square(其实这个可以算“到此一游”的数字化……)。另外一类就是把已经有的原型互联网化,如网络购物等等。基本上这类服务都是将原来的名字前面加一个“网络”的标签。网络电台很明显的属于后者,更进一步讲,网络电台是把传统电台中的音乐节目剥离出来做成一个独立的服务。

截图00(via)

1 收音机和电台

既然如此,那回过头看看人们是怎么用传统电台的。电台曾经是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一个重要方式,它曾经提供了比报纸更及时的新闻服务,比唱片店更完整的音乐库,连政治家也通过炉边谈话的直播秀来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然而,在电视的冲击下,电台渐渐的退居幕后——这不是比喻,而是白描,电台在大多数现代人的生活中,主要扮演的角色就是背景音乐。开车过程中开个电台听听音乐、综艺,做饭的时候打开小收音机放个小曲什么的。也就是说,人们在使用电台的时候,基本上手头还有别的事情,因此听电台的时候——特别是音乐节目——听众跟播放设备或者节目少有互动。跟电视不一样,电视需要眼睛和耳朵一起工作,大家在看电视的时候一般不会做别的事情,做了别的事情基本上也看不了电视了。

把上面那个特点单独拎出来再说一遍,传统电台的听众跟设备的互动极少,他们因为手头有正在做的正事,所以很少去操作收音机

网络电台则凭借着庞大的曲库和智能的算法,在这个特点后面又家了一条特点——网络电台可以为你定制出一个属于你的播放列表,里面全是你喜欢的音乐

2 作为背景音乐的网络电台以及其矛盾

如果网络电台在用户的生活中扮演的也是背景音乐的角色,那么做网络电台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点——用户打开电台开关的时候,也是他\她的目光离开电台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电台放在网页上,做成程序,打入移动设备甚至是家庭音响——只是连接互联网的地方,就能接受网络电台。然后听众拿起他们喜欢的设备或者打开电脑、网页,按一个按钮,音乐播放,听众开始开车或者做饭或者写博客或者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干。

但是这其中有一个矛盾。网络电台的算法需要用户音乐口味的基本信息的收集作为基础,而收集过程则需要用户和电台的互动——至少是在刚刚开始使用网络电台的一段时间里,需要用户告诉电台他的口味和风格,然后在收听的过程中,用户要需要标注出他\她喜欢那些歌,或者告诉电台,这个歌我不喜欢。也就是说,如果听众想要电台变得智能,那么首先要和电台多多互动,你告诉它的东西越多,那么它就越聪明。

这显然是和上面描述的理想状态是有矛盾的。如果听众需要在听电台的时候跟电台互动,不断的告诉电台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那么听众就不得不分散本来集中在自己的事情上的注意力,本来在幕后的电台就被推到了前台,跟电视靠拢。

并且这个矛盾显然是无法完全调和的,只能通过某些设计将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其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则是

1. 新用户在开始使用电台的时候,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才能让电台变得稍微符合自己的胃口。

2. 何在收听过程中收集信息并且尽可能不让用户分散注意力。

我们来看看几个网络电台分别都是怎么做的。

首先是Pandora.com,这个应该是网络电台的先行者,5,6年前我就开始使用它的服务了,直到由于版权问题它限制了来自美国以外的IP地址的访问。第一次使用的时候,用户输入一首歌或者一个艺术家的名字,就能创建一个station,相当于一个后台不断为你推送的播放列表。根据你输入的歌名或者艺术家,Pandora会挑选它认为你喜欢的音乐来播放。

Screen shot 2010-07-03 at 14.52.41

相比较而言豆瓣电台第一次播放不需要输入任何信息,它凭借的应该是豆瓣用户在豆瓣音乐中的收藏、评分和标签来为听众挑选音乐。

截图01

然而,就推荐的歌曲质量而言,反而似乎还是Pandora做得好些。这其中应该会有算法的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是根据某个歌或者某个艺术家而延伸开的播放列表更有针对性,更符合我当下的听歌口味的心理预期。

在通过各种方式让新用户开始使用电台之后,网络电台则需要进一步的收集信息来确定用户的口味。在这一方面几乎所有的电台的方法都是大同小异,播放歌曲的时候会有喜欢和不喜欢两个按钮,通过记录听众的选择来完善自己的推荐。

Screen shot 2010-07-03 at 14.55.17

3 如何改善

如果要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则需要从上述的两个方面着手——新电台的建立和听众口味的进一步收集。

以豆瓣电台为例,我认为豆瓣可以借鉴Pandora和Last.fm的例子,在“私人电台”中加入用户选择的功能。比如用户可以在私人电台下建立自己的私人兆赫,具体方法是用户输入一个歌名、艺术家名,甚至是有语义的场景名,如读书,跑步,开车,做饭等等,再结合用户在豆瓣音乐的收藏和本身的曲库信息为听众提供音乐。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用户离开电脑转换场景之后,用移动设备或者其他设备也能方便的选择自己的口味或者场景。

从进一步收集信息方面,喜欢和不喜欢这两个按钮我还是觉得有点“重”,特别是在移动设备上面,用移动设备听网络电台的听众对网络电台的期望更像是自己的MP3播放器,只不过它的曲库无限大。听众需要告诉自己的MP3播放器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吗?不会,他们用MP3的方式大多是打开——选个列表或者歌星,开始播放,实在不想听的就按下一曲。

所以我觉得可以把“听完一首歌”这个行为约等于“不讨厌”,把“下一曲”这个行为约等于“暂时不想听”,如果对于同一首或者同一类歌“暂时不想听”这个动作非常密集的出现,那么可以将它约等于“我不喜欢”。这样完全可以不需要“喜欢”和“不喜欢”这两个按钮就能算出怎么样给用户挑下一首歌。这种简化在移动设备或者音响上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我心目中理想的电台就逐渐成形。我下班回家,或者开车或者挤地铁,打开手机,打开豆瓣电台,选择一个我的兆赫——“下班的歌”。到家后,用家里小组合音响内嵌的电台程序,选择一个“放松”兆赫,开始做饭,吃饭,小憩。随后打开电脑,上豆瓣,随手添加几张专辑到我的豆瓣音乐里面列为想听,给能记起来的刚刚听过的歌打几颗心,为明天上班的时候听的歌建立一个新的兆赫叫“摇滚兆赫”。然后一边听着之前建的“工作”兆赫,一边开始写代码。

于是,我为何要还需要iTu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