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for the ‘Observation/评论’ Category

在硅谷初创公司的暑期实习报告

周五是这个暑假实习的最后一天,昨天搬家,今天彻底闲下来了,于是琢磨着写篇这个东西交粮填坑。 经过二、三月份的求职,我最后拿到了几个家不同公司的offer。大家听过的公司可能有Yelp.com和Wikipedia Foundation,另外两个给我offer的都是初创公司:Nebula(云计算)和affine.tv(视频分析广告)。最后选择了去Nebula,职位就是Front End Developer。关于我的求职过程和面试,见这些个帖子:这个,还有这个。 总结一下求职心得: 找工作就是一个对自己积累的所学所知的展示过程。这里有两个东西很重要,一是积累,一是展示。 上课、作业、之前的实习、业余project甚至包括看电影、旅游、扯淡和发白日梦等等都是积累过程。这些“可积累项”里面,一个人或多或少的总能有几项,那么有几项就好好积累几项,好好上课做作业可以帮你答题,有实习就好好做可以帮你拿refference和为简历增色,有老外愿意跟你扯淡就好好扯可以练表达,有旅游就赶紧上路可以帮你长见识建气场。总之要让自己有货。 展示包括但不限于:简历、求职信、各类面试和在Career Fair去跟人扯淡。没有积累,属于无货可倒;有积累而不会展示,属于有货倒不出。我觉得后者更惨一点。 所以,在积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积累“如何展示我的积累”这个技能,比如怎样写简历,怎样交流,怎样面试。 把积累和展示做好了,我觉得找到工作——至少是找到实习职位——不是难事。 为啥要选择一个我入职时不满40人、成立还不满一年的公司,而不去选上市公司(Yelp.com)或者是用户几亿的非盈利网站(Wikipedia)呢? 首先,是因为……Carerr Fair上我没有找到梦想公司的摊位(Apple)导致我简历都没有扔出去,于是剩下的公司无论规模还是知名度来讲在我眼里都是平等的了。 其次是我仔细考量了Nebula做的东西和Founder(NASA前CTO),感觉上十分之靠谱。另外此公司对一个云计算的开源项目贡献巨大,很合我心意。 再次,是因为相比大一点的公司,我更能感受到初创公司对人的渴望。我面了三个初创公司,一个初次面试就是CEO/Founder亲自上阵(我很无耻的fail掉了二面);Nebula则是VP打电话来游说我,此VP是第一个图形化浏览器的作者之一,还是Netscape的founding engineer;最后一个公司也是Founder/CEO打电话来游说我加入。一个刚刚到美国不到一年的小硕士哪见过这种阵势,立马被震撼住。 再次次,Nebula给的薪资虽然不是最好,但是在拿到的几个offer里面也是比较抢眼的,而且公司就在Palto Alto downtown,硅谷腹地,斯坦福旁边。 最后,因为这个选择很刺激…… 于是我接受了它的offer。 14周的实习之后,回头看看,嗯,一点也没有后悔。 先写写这14周的收获和感受吧: 1 成为一个开源项目的贡献者,大大小小提交了十几个patch,独自完成了一个feature的开发,这个feature会被打包在下一个发行版中。 2 了解了开源社区的运作机制。 3 技术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4 了解了硅谷初创公司的活力和艰辛,了解了关于创业、融资、产品等等方面的概念。 5 见证公司的飞速发展,一周入职7个人这种事情也见了一两次。 6 跟CEO面对面吃饭插科打诨,跟业界大牛在聊天软件上开开玩笑,每天穿着人字拖从家里走到公司,轻松愉快的小公司气氛深得我心。 7 在硅谷简直就是步步有惊喜,不知不觉中路过了无数以前只是听说过的公司HQ(Quora, 10gen Mongo DB, Flipboard….) 总结起来就是靠谱小公司有轻松愉快的氛围,紧张有序的工作以及实打实的挑战和学习机会。 有好也有不好,跟大公司比起来,缺点也比较明显: 1 虽然薪资还不错,但是没有Google的免费食物和Facebook的免费实习生宿舍,在Palo Alto这种物价和税都是bug的地区,工资常常就是转手交给了房东和餐馆。 2 组织的再好的小公司,因为太年轻,管理上还是难免会有点点混乱。比如HR在最后一周不知道我离职的日期。 3 问return offer的时候,被告知因为公司太年轻,不知道一年之后会不会幸存、垮掉或者被收购,所以没有正式return offer,但是欢迎半年之后来找全职工作。 还好,这些缺点都是在我预料之中或者是可以接受的。 […]

关于Hackathon的那些事

今天三藩正在举办这个暑假最热门的一场hackathon:Greylock Hackfest。之所以热门,是因为它的评委包括了Instagram CEO和LinkedIn co-founder,而最后的第一名的奖品包括跟这些牛人一起吃一顿饭…… 但是我没有去,因为我实在是不想熬通宵了。但是又有点不甘心,那就借着周末的时间写写这个话题吧。 Wikipedia一下就能发现Hackathon这个习俗来自于FreeBSD和Sun的一群人,简单来讲就是把Hack和Marathon这两个词杂交一下,意思是很长很长的Hack。大多Hackathon就是简单的集中起一群Hacker,指定一段时间(半天、一天至一周不等),最后拿出一些小型但是完整的项目(产品)。跟别人说起来,甚至有点无聊:就是一群人集中起来不停的写24个小时代码。但是实际上,真正的hacker对这玩意是会上瘾的(我算不上真正的hacker,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参加了四次)。而真正的上瘾的人,比如我上次Facebook Hackathon的队友,会在周末没事的时候自己找一群人来一发Hackathon,就跟中国人周末打麻将一样…… 言归正传,后来hackathon这种活动被Facebook发扬光大了。我们知道扎克伯格是个很纯正的hacker,而Facebook最开始就是这个人独自在宿舍里写出来的,相当于是一个个人的hackathon产物。由此可知扎克伯格是个重度的hackathon上瘾者,不用组织人自己就能来一发……于是Facebook整个公司就继承了他个人的这个风格,进去它的总部大门,就能看到一面墙上写着大大的HACK;然后它时不时的会中断员工正常的开发流程,组织一场公司内部的hackathon,围绕着Facebook的一些功能做一到两天的集中开发。让人津津乐道的Facebook Like按钮就是它内部hackathon的产物。尝到甜头的Facebook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全公司范围的这种活动,还会跑到美国各大CS强校去搞。慢慢的硅谷里面就开始盛行hackathon,各个公司,从10个人不到的Startup到Yahoo!这种互联网老人,都会时不时来一发。 典型的hackathon现场是3-4四个人一桌,十几桌一起稀里哗啦的敲键盘,时不时拿快白板来涂涂画画,偶尔还来个High five,大概是因为他们解决了什么关键性的问题。屋子里的一角放着咖啡和能量饮料,饭店了会有pizza送上门,组织者坐在另一个角落值班,然后开着音箱放音乐。 对没错,跟棋牌室差不多。 如果你听完了还是觉得很有意思,那我就简单来说说我这一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和经验。我参加过的四场Hackathon有三场是大公司来我们学校搞的,分别是Yahoo!、微软和Facebook,还有一场是这个暑假在三藩参加的一个小startup举办的。四场里我和我的队友们拿了一个第一(微软),一个第三(Facebook)和一个提名(不知名startup)。以下是我的几点感触: 不打无准备的仗。参加Hackathon毕竟不是打麻将,端杯茶上桌就好。如果想要实实在在做出点什么东西,前期的准备是万万不可少的。准备包括但不限于:想创意、组团队和搭环境。 创意的可执行度最重要。一个点子可以很好,但它不一定是适合Hackathon的,毕竟只有那么短的时间,你们只有那么点人,怎么样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做出一个让大家眼前一亮的完整的作品。 团队分工要明确。谁做前端谁做后端谁做设计都要在开始前明确好,不然真正开始项目会手忙脚乱。 产品展示很重要。实际的开发时间是Hackathon规定时间减去你调试和准备展示的时间。不要小看最后2-3分钟的产品展示,如果这部分演咋了你可能一天都白干了。 以我参加的Facebook校园Hackathon为例。提议前一周我和朋友开始组件团队,最后一共四个人,我做前端,两个人做服务器一个人做算法。四个人开了两次会,确定了主题:一个Chrome插件,通过Facebook帐号登陆后插件可以根据你当前浏览的新闻、网页开启一个聊天室,让你在里面跟那些正在阅读相同内容的人聊天。然后简历了git repo,明确了用什么技术。说实话这个点子有点复杂,设计到的方面太多,本来不太适合,但那24个小时我们配合得很好,本来我认为这是一个有潜力做冠军的项目,可是我们在最后20分钟新加了一个feature,没有测试就准备上台演讲,最后服务器down掉了,重启服务器占据了我们演示时间一大部分,最后就拿了个第三。 对于组织(特别是公司)者来讲,其实组织一次hackathon是一次成本不高的宣传自己并且招揽人才的方法,而且能树立一个很“酷”的公司形象。我个人则是觉得,组织一场hackathon跟开一个棋牌室差不多。 要有噱头,奖品要好。我开头提到的那个奖品就很丰富,跟硅谷的传奇人物们一起吃饭。Facebook校园Hackathon的奖品则很奇葩:去总部跟各个学校的冠军队伍再来一次Hackathon。但是,在总部的那场的评委是扎克伯格自己。这样一来,既达到了宣传效果,又能吸引高质量的参赛者。就算那个8个人的小公司,奖品也是人手一台Retina Macbook Pro 关于主题,可以定也可以不定,但是不能用一个很小的题目把参赛者禁锢住。比如像“开发一个可以connect people的东西”这样的主题就很好,“开发一个聊天工具”这样的主题就很烂。 要明确评判标准,开始之前就列出会从那几个方面来评判最后作品水平的高低。 要有好吃好喝,特别是提神的东西。 其实细细想来,一次hackathon就是一次微型的产品开发过程,从策划到开发到测试到上线,全面的考察了一个团队的综合水平,难怪各大公司对这类活动趋之若鹜。 当然,对于参与者来讲,恐怕的活动最大的吸引力,还是hack, create and have fun!

实习,在豆瓣

写下题目后,面对白色的博客模板,脑中竟也是一片空白。那9个月的实习时间流水般涌向指尖,意欲跳跃在键盘上敲出排列的很好看的文字,却发现自己好似无重量一般不能让白色的按键有些许的下陷。 于是只好无意识的在各个窗口间切换,浏览器、终端、音乐播放器、邮件、IM……等等,邮件客户端?客户端标题栏里四位数的邮件总数很是醒目,提醒着我这几个月,我确然存在于一个叫做豆瓣的地方,顶着实习工程师的帽子,在她的服务器里留下了几十个Ticket,几百封邮件,几千行代码和不知道多少条报错日志和数据库记录。 然后借着这几个存在于云端的数字,那些踊跃的记忆才仿佛有了存在感和重量一般,无比欢乐的跳出来,叽叽喳喳。

救东湖(更新)

(这是一篇紧急号召,可能不符合本博客主题,但事关博主家乡,破例发出) 东湖渔场450亩的水域,以土地的名义卖给某开发商用来开发度假中心,将在上面建成4星级酒店。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武汉市城区的二环与三环之间,景区面积81.6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还是太祖同志在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1999年还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来自百度百科) (via)

别了,googlebye

2010年3月22日,我下班回家即开始煮意大利面,等吃饱了腆着肚子上楼,已将近晚上9点。打开Twitter,见到@7id同学说他过生日的今天Google送他一份大礼,便有一种不详的预感浮上心头,赶快在Chrome浏览器中输入google.cn,发现这个域名,已经跳转到google.com.hk了。然后转到Google的官博,发现了一篇更新A new approach to China: an update,当然这个连接墙内是打不开的,我转载了英文原文,有鸟语恐惧症的同学可以去谷奥看翻译版。于是,2010年3月22日,谷歌中国的搜索(网页、图片、资讯)业务,正式停止了内容的自我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