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之校内 校内之人人

8月4号,我的校内页面上出现了一个提示,说“校内正式更名,人人等你参与”。原来陈一舟将尘封多年的renren.com这个马甲又重新抖落抖落,熨熨,然后往校内网上一罩,疾呼到,我们不再是校友录类网站了,我们是正宗的社交类网站,我们要牛B了——了吗?

image

定位

校内改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丫要完了。为何?原因参见艾.里斯和杰克.劳伦斯的《定位》。用户(消费者)群对一款产品的定位异常固执:高露洁就是买牙膏的,奔驰就是做汽车的。若要试图改变品牌在用户群脑中的定位,企业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而成功改变的品牌定位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

校内,在用户群中的定位是什么?和同学(或朋友、同事)保持联系并沟通的平台——“同学”是用户想起校内网的第一反应。校内一直以来都没有试图扩展其用户群吗?不,它一直都在试图将自己从“校友录”这个狭窄的定义中拉出来

image

结果如何?——基本上是白费劲。

校内的发展

校内如何火起来的?Facebook刚刚崛的时候,几个人将它从CSS样式到主要功能原封不动的抄了过来,然后被收购,启动校园推广——注册送鸡腿这种事它够干过,先赚耳熟和注册量,然后再亦步亦趋的抄着Facebook。放下抄袭和模仿不说,校内网至少在市场上占据了两个优势

1. 市场中的第一个。你能记住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叫阿姆斯特朗,那第二个人叫什么?拿到了中国内地市场SNS登录的第一名,是他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定位优势——大学生社交网络。大学生是个什么样的群体?从高中蹦哒到大学,无拘无束,又没有生活压力的一群人——说白了就是闲,闲了干嘛?上校内。

可是慢慢的,千橡觉得不对了。尽管校内有几千万用户,但是1. 大学生穷,没有收入来源,消费力低下。无论是广告投入还是直接卖服务,都不会有特别好的效果。2. 定位于大学生,过于狭窄。这也是校内网一直在努力突破“校内”走向校外的主要原因。——似乎,所有的人都在被这个狭窄的定义给困扰。

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地方:

校内用户群的特殊

特殊性在于:学生,在长大。

社交网络这个东西不像别的产品。用户身份的改变并不是用户放弃这个网络产品的原因。他不像衣服。米奇童装就别想着小孩们长大了还会穿你,而毕业生毕业了却还是会用校内。因为他的真实关系网已经保留在这个平台上了,他在这里有归属感

image

(via)

校内05年成立,至今将近四年。当初的应届生已经工作四年,当初的新生已经进入职场。四年的时间,最初——也是最核心——的用户,都将完成身份转变。校内,将自动成为这些职场新人或老人的社交网络首选平台。他们会成为或已经成为强有力的消费群体,而且他们还能将现实中的社会关系转移到网络平台上

于是,这群人,想起校内网首先会想起同学,然后会想起同事——两个职场新丁:“你哪个学校的?我是XXX的”“XX大学,你有校内么?加我一个”“好,我是XX介绍来的,他也有校内”……

这是校内的天然优势——它不用去培养不同层次的用户,它的用户会自动成长。它需要去大力宣传自己是一个社交网络而不是校友录并以此吸引其他群体么?不需要,因为它的用户已经有很大部分已经是的群体了。

它需要做的其实只有两点,第一是不断吸收新的大学生用户,第二是留住已经毕业了的大学生用户并让这些毕业生将新的社会关系转移到这个平台上。

可以说,校内用户群的特殊性让它不要费多大力气就能完成定位转型。甚至成为双重定位产品。

校内可以做什么?

它可以将Facebook的“神”也抄过来:开放平台,让用户开发程序给用户使用,这将有利于留住用户并带来新用户。然而他没有,将办公室时间拱手让给了开心001.

它可以利用手上的用户信息数据精准的投放广告。这将极大的增加其收入。它也没有——我,一个男性的校内主页上经常会出现女士内衣的广告——而且还是Banner。

它可以做很多,可是它都没有。

image

(via)

它做了什么?

改名!改名的结果是什么?

大学生问:人人网是什么?我要的是校友录,不是社交网站

非大学生问:人人是什么?我有开心001了,转过去多麻烦

所以我才会在文章开头的地方说:丫完了。

校内真的这么笨?

我不觉得校内真的这么笨。那么除了突破“狭窄”(其实并不狭窄)的市场定位,还有其他原因促使其改名么?

可能吧说到:“校内”容易出事。“大学社区将或已经成为一个严厉的监管对象,校内改名弱化大学生社区的概念对其更好地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我以为,这个理由很有道理。

另外,校内改名的口号太烂了,还不如用我的这篇文章的题目:

人人校内,校内人人

XD